专项主题
您的位置: 首页 - 专项主题  -  专项主题

   洛江河畔,贵州钢绳老厂区,一排排错落有致的红砖厂房,散发出古老而幽远的气息。

   在一分厂拉丝生产现场,跨度为16.5米的行车在11米的高空上来回运行,地面的拉丝机整齐有序,机台上卷筒飞旋,一根根钢丝轻轻滑落在放线架上,这就是黄明友工作的地方。春花秋月,寒风酷暑,他扎根在拉丝一线一干就是25年。


   是什么样的力量,让黄明友不待扬鞭自奋蹄,持之以恒做好每一根钢丝。一起走近他的心路历程,你就会知道其中的答案。

胸中自有凌云志

   1996年9月,红叶黄花秋意浓,黄明友收到贵绳技校的录取通知书。迈着像小鹿一样欢快的脚步,黄明友赶紧回到苟江同心家中,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父亲。父亲满脸笑容,连声说“好”。毕业就包分配,到哪里去找这样的好事,母亲在一旁也乐得合不拢嘴。黄明友的父母都是朴实的农民,家里土多田少,最远的地要爬约40分钟的山坡才能到达,挑一挑粪水上坡,一个早上的时间就过去了。经年累月的劳作,他的父亲患上了严重的疾病,六口之家,家庭负担越发沉重。承载着家庭的期盼,20岁的黄明友技校毕业后,到一分厂当了一名普通拉丝工。看着旋转的拉丝机,听着机器的轰鸣声,黄明友没有因环境的嘈杂而心生厌倦。他的脑海里,还刻印着挥之不去的记忆,那是家里辛辛苦苦种的庄稼颗粒无收时,父母满脸的愁容和叹息。进厂上班多好啊,不担心日晒雨淋,不用靠天吃饭,这里按时发工资,生活有保障。想着家里,看着眼前,他的心中滋生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

   带着一颗知足的心,黄明友格外珍惜岗位。在学校,黄明友学的是金属制品专业,班上52名同学中,考取五级工的只有2人,他是其中之一,但当理论真正用于实践时,黄明友还是觉得书到用时方恨少。电接是拉丝工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操作的过程很简单,把两根钢丝的端面用钢丝钳夹平整,接着用电接机压块固定,再按下按钮,让两根钢丝的端面来个亲密接触,火花一闪,一个电接就完成了。黄明友干起来手忙脚乱,火候老是掌握不准,钢丝接头要么熔化,要么粗糙,怎么也达不到光滑水平。师傅叶远学每天安排他练习5个电接,而黄明友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每天至少练习10个电接。钢丝表面质量缺陷怎样判断?这也是一个学习难点,花斑线比较直观,用肉眼就可以判断,但竹节线就不好断定了,得用手去摸,用人的触感去感觉那轻微的变化。为了掌握这些技术要领,中班15:45分接班,他14:25分就到现场,边看边学边问边干,苦练基本功。

   师傅叶远学打心眼喜欢他:“这个徒弟爱学习,人勤快,爱动脑筋,肯吃苦,应该学得出来。”真知源于实践,3个月的师带徒时间一到,黄明友便能熟练地开一台拉丝机。一个月下来,他这个新毛驹开出的产量与老师傅不相上下,工友们对他刮目相看。

   在拉丝甲班这个大熔炉里,班长张德强的言行让黄明友的思想深受触动。张德强是一名共产党员,他每个班都是提前半小时进班,晚半小时下班,班组哪家有大凡小事,他都要亲自过问,尽最大限度帮助班员,班组氛围团结和谐,有凝聚力。成为班长张德强那样的共产党员,潜移默化成了黄明友心中的向往。

   心之所向,行之所至。工作中,黄明友勤学上进,积极参加技能培训、岗位练功,不断提升自我综合素质。2003年,黄明友通过自学取得大专文凭,参加公司培训后取得高级工资格证。2005年5月,黄明友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心中的理想变成了现实。打这一刻起,他干事创业的劲头更足了,业绩一路飙升。拉丝工段每月折合产量基数为55吨/人,黄明友年年超产,经济指标始终名列工段前茅,在一根根银丝线飞舞的岗位上,他跑出了生产“加速度”,成了当之无愧的“拉丝高手”。

   黄明友的产量为啥比其他人高?如果你问黄明友有没有什么独门诀窍,他的回答总带着一股子“牛劲”:“多干,抓紧时间干。”黄明友口中的“干”,可没有写在操作规程里。熟悉黄明友的人都知道,他有工作“三步曲”:接班时,提前1小时到生产现场做好准备工作;接班后,确保机台匀速生产到下班;中途吃饭时间不停机,必须开满下班时间。细算下来,每天每台拉丝机可多开100公斤,平均每班开两台,就有200公斤,一个月下来就可以多开3吨产品。成功的路上,从来就没有什么捷径,靠的就是敢拼敢抢、苦干实干。时任一分厂党委书记的陈仕学曾感叹:“多培养几个黄明友这样的人,产量何愁上不去?”

   有人说:“知识没有穷尽,但学习可以聚焦;学习没有捷径,但努力可以恒久。”尽管工作取得不俗的成绩,但黄明友并没有就此满足,他坚持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做到工作和学习两不误。2007年,黄明友考取技师;2014年在公司举办的技能大赛中,他取得第五名好成绩并晋升为高级技师,获得“贵州省岗位能手”称号;2017年,黄明友获得省五一劳动奖章;2018年,黄明友当上拉丝甲班班长;2022年4月,黄明友获得公司首届“金牌工人”荣誉。

忘我付出似蜡炬

   信仰,肩负实干担当时代重任,点燃奋斗的火炬。质胜于华,行胜于言,在平凡的岗位上,黄明友时刻以一名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充分发挥一名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春夏秋冬,四季流转,时光的年轮深深刻印着他的工作足迹......

   2024年的盛夏,是有史以来最热的夏天。炽烈的热浪伴着蝉鸣的嘶吼扑面而来,厂房边的大树纹丝不动。“两线作战”进度加快后,一分厂新区、老区甲乙丙丁四个班,加上行车工、吊运工,各有49人坚守在一线,意味着人均至少要开动2台以上的拉丝机,工作劳动强度较大。一个班下来,很多人都感到疲倦,下班都想回家休息。7月4日夜班,职工马顺华家里老人生病,临时请假。得知岗位缺人,黄明友中班下了又顶上夜班。7月24日夜班,有职工生病,班组缺行车工,段长罗正勇找到黄明友,他二话没说,又顶了上去。8月5日,正在上夜班的黄明友突发高烧,满头大汗,浑身无力,难受得想躺下,想到自己是班长,还有很多工作要协调,他坚持熬到下班,早餐都没有吃,赶紧去社区医院输液。“39.5℃,住院。”医生量了体温,看着他。拉丝机台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一想到班组人手不够,黄明友立即打消了住院的念头,决定先输几天液再说。第二天早班,他像平常那样,提前给生产调度打电话,了解工作计划,提前1小时进班,到现场了解上个班生产情况。生产时,看一看机台是否要协调,量一量钢丝线径,指导新工人刁头、调试圈径。一下早班,他匆匆又赶去医院输液。

   谈及黄明友,拉丝工段段长罗正勇赞不绝口:“他很优秀,关心关怀职工,他管理的班组,老职工多,管理难度大,但生产从不拖后腿,他是生病了也要守好责任田的那种人。”“他干工作有老黄牛精神,任劳任怨,组织安排什么就干什么,从不讲任何条件。”拉丝党支部书记黄祥孟对黄明友发自肺腑的点赞。黄明友管理的拉丝甲班有12人,50岁以上的职工有6人,新工人有3人,要激发这样一支队伍的活力,很考验班组长能力。班组管理核心就是管人,黄明友尽心竭力。吊运工娄义来因患痛风,走路困难,下了班,黄明友组织班员到家里慰问,娄义来感到非常暖心,身体刚有好转就赶紧回到岗位。徒弟曹治国刚进厂不久,有一次上班,没有系好安全帽带,被黄明友狠狠地批评了一顿。曹治国却记着师傅的好,他说:“我对他很有感情,工作之余,他会叫我一起吃饭,谈工作和生活,要我好好配合副班长干工作。”师徒感情深厚,小伙子学习劲头足,不到3个月,就可以独立上机。进厂两年多的曹治国很快传承了师傅的衣钵,在新区能一人开动3台拉丝机,成为青工中的佼佼者。针对新工人技术技能薄弱的情况,黄明友毫无保留,手把手悉心传授,站在机台边一遍又一遍耐心讲解,直到他们学会才罢休。强化班员质量意识,黄明友经常当“婆婆嘴”:“大家要高度重视质量工作,要用好千分尺,要防止超差线,所有弹丝都要测试公差直径,确保钢丝表面质量满足用户需求,要珍惜到手合同,有质量才有效益,我们的收入才能提高。”班前会上,黄明友反复强调质量的重要性。把工作都说到位了,工作就能做好?黄明友可不放心,他还要跟着人走。他跟踪监控班员执行“一班三检”情况,强化产品生产过程控制,发现问题立即处理,力求做到“把优质产品交给用户、把麻烦留给自己”。一个班8小时,黄明友至少要走24000步,这就是他的工作常态。把管理的每一台拉丝机走遍,努力把生产做到最好,让班组的职工多干产量、多拿工资,就是黄明友内心真实的想法。班长尽心,职工尽力,班组形成了互帮互助的良好风气,班组产量、产品一次合格率一直走在工段前列。

砥砺前行勇争先

   “共产党员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从一名普通群众成长为一名共产党员,黄明友的脑海一直铭记着这句话,并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块砖精神”。他运用所学,带头攻坚克难,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生产难题,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

   2004年3月,春寒料峭。分厂优化拉丝设备,商品钢丝首次采用大盘重收线。新设备上马,螺距、圈径调多少合适?没人知道。投料后,设备一提速,工艺参数就发生改变,表面质量很不理想。为了解决生产中卡脖子难题,工段派技术过硬的黄明友去调试。问题一个接着一个,换模子、换线径或是前后模子不一致,都要重新调试设备。能够解决问题的只有一个途径,就是一遍一遍地调试,从工装、水冷着手,他一步一步摸索,关注每个细节,在关键时刻,他早班下了不回家,争分夺秒抢时间,甚至有时干到下了中班才离开。经过1个月的摸索,他逐步掌握了经验和技巧,解决了拉丝机大盘收线调试难题,为分厂推广钢丝大盘收线起到关键作用,促进了产品提质增效。

   2022年4月,乍暖还寒。分厂“两线作战”正式启动,受组织安排,黄明友从老区调到新区参与主缆钢丝生产调试工作。正在建设中的新区,很多设施不全,条件艰苦,黄明友没有半点怨言,总是积极应对困难。没有工具箱、凳子,他从家里拉过去。厂房内的地面坑坑洼洼,很多沟板未盖,他和工友找来小推车,将沟板逐一盖上。

   黄明友所在的新区甲班,只有3个人。除了他,还有2名刚进厂的新工人。新安装的4台弹丝拉丝机和一台主缆拉丝机静静躺卧在宽敞的厂房内,黄明友和其他倒班工友们轮流作战调试,这些新设备只要正常转起来,投产指日可待。桥梁主缆钢丝是公司新开发的产品,9个卷筒的生产设备就在眼前,仿佛在告诉他,梦想与现实之间,就是一步之遥。没有任何参考,一切从零开始,仅凭高级技师这张名牌,能否撬动技术壁垒?黄明友没有去想万一干不好怎么办?他想的是,先努力干了再说。

   调试中,模子问题成了堵点,从钢丝第一个卷筒刁头开始,运行到最后一个卷筒,模子很快就损坏了,而刁一次头,最少得2个小时以上,因为使用的是大规格钢丝,每刁一次头,黄明友和两个小年轻都累得要坐下休息一会儿。钢丝卷筒走走停停,一个班最多刁两次头就结束了。用什么样的模子才能满足工艺需求?他带着新工人更换了四五种模子,一次又一次反复对比测试,试用的模子堆成小山。为尽快获得最佳工艺参数,他在机台边吃饭,一边吃一边盯着机台,生怕一眨眼,想要的数据就从眼皮子底下溜走了。从0.5米/秒开始开始调试,经过上千次试验,他提出改进工装,主缆钢丝产品试制终于达到预期效果,为牂牁江特大桥、花江峡谷大桥用主缆奠定坚实基础。

   在调试弹丝生产设备时,因每台拉丝机的收线都有差异,各种状况接踵而来,有时生产第一盘线速度正常,到生产第二盘线时,速度就发生变化。为了找准症结,黄明友认真分析总结,每个细小的环节都不放过,通过无数次反复验证,最终掌握4台拉丝机的运行规律。经过2个多月的努力,5台新增拉丝机顺利投产使用,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成功之花总是扎根于奋斗的土壤。从业25年来,黄明友始终扎根在拉丝一线,参与开发锌铝合金钢丝生产工艺技术,拓宽了煤矿、索道钢丝绳等市场领域。他提出优化异形钢丝生产工艺参数,攻克异形钢丝生产技术难题;他改进不锈钢钢丝、海洋用钢丝传统生产方式,提升了生产效率;他提出用新型材料作为工装卡具的生产工艺,有效解决了奥图、慕丝钢丝生产表面质量问题和电镀钢丝打火花及机械性能损失等问题。因在钢丝生产方面技术领先,在2012年至2017年长达五年的时间里,他参与了国际标准ISO 2408《钢丝绳—要求》的起草修订工作,以及钢丝样品的生产、样品检验等,成为公司国际标准起草与修订的核心员工。

   星光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2024年11月,幸运又一次眷顾黄明友,他被分厂聘为拉丝工段副段长,人生又翻开了新的一页。如今,坚守在老区生产一线的黄明友,还像从前那样,带着一股子“牛劲”,每天提前1小时到达生产现场,戴着安全帽,穿着工作服,穿梭在熟悉的拉丝现场,他时而看一下收线架,时而量一下钢丝线径,时而指导新员工操作……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好拉丝生产,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和担当。

(文/图:陈涓)

编校:查   琳

一审:王   恒

二审:岳啟林

三审:刘   兵


作者:  来源: